跳到主要內容

CUTE BEAR

熊科動物的通稱,是一種大型哺乳類,屬於食肉目。該科共有六屬八種,廣泛分布於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一部分地區。

常見的特徵是身軀龐大、四肢粗壯有力、長鼻子、厚毛髮、短尾、跖行足、每隻腳爪上有五個彎曲鋒利不能回縮的爪子(對比貓科動物的爪子是可以回縮的)。北極熊基本是食肉動物,大貓熊以竹子等植物為主食,但偶爾也會食肉,其他的熊都是雜食動物。

除去母親帶小熊的情況,一般是獨自行動。晝出夜伏,不過也會在夜晚或黎明活動,特別是在人類附近的時候。嗅覺極其靈敏,看似笨拙,實際奔跑速度極快,時速可達40km/h,耐力超群,而且可以適應各種氣候和地形。秋天時,熊吃了發酵的果子會表現出醉態。熊需要一個掩蔽所,如一個山洞或樹洞,以供冬季在其中冬眠,冬眠有時會長達100天。

史前人類就有捕獵熊的歷史,為了獲取它們的肉和毛皮。它們的形象經常出現在神話傳說、文學、藝術中。但在現代社會,因為棲息地減少和非法的熊製品貿易,熊面臨著滅絕的壓力。有六種熊處於危險至瀕危級別,棕熊在有些地區已經滅絕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讀書心得】正義,一場思辨之旅

正義,一場思辨之旅 / 讀書心得          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正義的各種理論,更加重要的是,桑德爾教授親自帶領我們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哲學洗禮,深刻考驗著我們的思辨能力,作者透過福祉、自由、美德為通往正義之路界定了三個出發點,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詮釋亞里斯多德、邊沁、康德、羅爾斯等哲學大師的正義觀,最有趣的是作者藉由案例探討,讓不同時期的哲學家,有機會跨越時空藩籬辯論彼此主張,使原本艱澀難懂的哲學概念更為平易近人,藉由跟隨作者腳步,自我檢視並深度思考,許多學派及其主張,開始彼此連結,成為正義思辨的養分。          依福祉、自由、美德三條路來剖析不同的正義觀,主要學說分別是功利主義,主張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;自由主義,又分為放任、嚴謹及公平三種觀點;以及美德式正義,以道德立場為出發談論正義。在作者舉出的例子之中,令我比較有感觸的是道德兩難事件,當不同的道德原則發生衝突,該如何選擇呢 ? 究竟救人越多越好還是絕不傷及無辜呢 ? 後果的不確定性,將導致決斷更加困難,一個真實的例子如下,美軍在阿富汗山區執行任務時,遇到了當地牧羊人,無法確定他們是否會跟塔利班通報,或是受威脅而被迫說出美軍行蹤,在是否殺死牧羊人的投票過程中,隊長投下關鍵的否定票,然而最終卻造成隊員全數陣亡,連趕來支援的直升機有被擊落,再後來的訪問中,隊長坦言十分後悔投下反對票,此一故事被翻拍成電影 ( 紅翼行動 ) 。          真實生活中所面臨的選擇或許不如上述案例如此生死交關,但民主社會中仍充斥著是非對錯、義與不義的辯論,以警務人員為例,他們每天都要處理許多繁雜的業務,很少有一份工作如此大量接觸群眾,並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,跟一般公務員相比,他們面對的不再只是一般洽公民眾,更多時候將面臨許多未知狀況,面對治安工作的特殊性,應該以何種態度自處,堅持屬於警務人員的正義呢 ?          這陣子頻繁登上國際版面的香港反送中運動,便十分值得探討,示威遊行中的警民衝突,更加突顯警務工作的特殊性,一位熟識的警務工作者曾說,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接受這種動盪情勢存在,許多普通民眾都受到波及,不斷...